認識橈骨下端骨折

認識橈骨下端骨折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院長 陸先衍

橈骨下端骨折是指橈骨遠端3公分範圍內的骨折。明.朱棣在《普濟方》首先記載伸直型橈骨下端骨折移位的特點。清.胡延光在《傷科匯纂》則將此骨折分為向背側移位及向掌側移位兩種類型。在1814年,都柏林的Abraham Colles則詳細描述了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

診斷

骨折的特徵為骨折畸形、假關節及骨擦音,此三者只要有一個在臨床上出現,即可確定為骨折。伸直型橈骨下端骨折時,橈骨遠端向橈側、背側移動,致橈腕關節面傾斜度減小或成負角,橈骨莖突上移,尺骨小頭前突,呈現餐叉畸型和槍刺畸型,有時合併下橈尺關節脫位或尺骨莖突骨折。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傷後,腕部上方腫脹,疼痛,壓痛,腕關節活動受限,折端常可觸及。屈曲型橈骨下端骨折較少見,骨折線從後下方斜向前上方,骨折遠端向掌側移位,併有重疊,同樣可能產生下橈尺關節脫位。其它骨折一般症狀包括低熱,惡寒,局部腫脹,瘀血,疼痛,便秘,尿赤,口渴,口苦,夜寐不安,舌紅,苔黃,脈浮數或弦緊。拍攝X-Ray片可用來觀察橈骨下端正常解剖關係的改變,包括有無尺骨莖突骨折,下橈尺關節脫位,折線是否併入關節。

治療

一、手法整復:

  • 一人整復法:傷員坐位,患肢外展,肘屈90°,前臂中立位,醫者在患肢前外側,一手拇指按于折骨移位最大點,其於四指在橈側掌側作穩定,另一手與患者虎口對握,食指鉤住患者掌骨基底,漸漸加力拔伸牽引,在牽引達到拉開斷端,而使斷端鬆動時,突然強力迫使患者腕掌屈及尺側屈,並同時用力按壓折端使相結合而復位,一旦復位,立即將患手恢復至中立位,整復結束。
  • 雙人整復法:傷員坐位或臥位,患肢外展,肘屈90°,前臂旋前位,一人固定上臂下端及前臂上端,醫者雙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與掌相結合用力,握住患者掌後部,沿遠折骨軸線拔伸牽引,雙拇指在背側對近折端施力,雙食指在掌側對遠折端施力,到折骨復位,再將牽引力旋回尺橈骨縱軸線,整復結束。

二、敷藥:

由於患者多係老人,應根據身體狀況選擇用藥,在中後期應將補益肝腎,滋陰壯陽藥與活血續筋接骨藥配合使用。對於個別年事高,移位小,瘀腫輕的患者,甚至在初期階段也要配合用補氣血,益肝腎之中藥。

三、固定:

經手法整復後,以製作之副木,紗繃等,固定骨折部位。

四、內服中藥:

由於患者多氣血虛衰,骨質疏鬆,為加速康復,常需配合內服中藥,針對患者傷情,可選用四君子湯,四物湯,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之類的方藥,並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使用,因傷在上肢,並常加桑枝引經。

五、衛教:

固定完畢即要求患者多作握拳伸指活動,數日後即要求患者加作肘關節活動,防止這些關節因靜止過久而致粘連。活動時須注意避免前臂旋轉運動,以免復位的折骨位移。

六、病因病機

橈骨遠端背側邊緣長於掌側,故橈關節面向掌側傾斜10°~15°,橈骨下端外側的莖突較其內側長1~1.5cm,故其關節面向尺側傾斜20°~25°。伸直型橈骨下端骨折系摔跌時,患臂外展旋前手掌撐地而發生,暴力迫使橈骨遠端向橈側,背側移動,致橈腕關節面傾斜度減小或成負角,橈骨莖突上移,尺骨小頭前突,呈現餐叉畸型和槍刺畸型,有時合併下橈尺關節脫位或尺骨莖突骨折。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傷後,腕部上方腫脹,疼痛,壓痛,腕關節活動受限,折端常可觸及。屈曲型橈骨下端骨折較少見,致傷機理與伸直型相反,跌倒時前臂旋後,手背觸地,骨折線從後下方斜向前上方,骨折遠端向掌側移位,併有重疊,同樣可產生下橈尺關節脫位。     橈骨下端骨折多發於老年人,這與老人腎氣虛衰,骨質疏鬆有關。     漢森.瓊斯提到橈骨遠端骨折有拇長伸肌腱斷裂的併發症,他說Colles fracture併發此肌腱斷裂,多見於第四周,有的可更早發生,Vaughan-Jackson認為此種斷裂是由於肌腱被Lister結節在損害的骨溝內磨損所致。然何天佐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中從未見過此種併發症,也未見過其他中醫描述過此種併發症,他認為可能中醫採用小夾板固定,而漢森瓊斯以石膏固定,推測拇長伸肌斷裂可能與石膏固定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