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細胞發展形成之分子機轉

胃癌細胞發展形成之分子機轉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院長 陸先衍 整理

ras基因的點突變常見於人類腫瘤和癌前病變。p21ras蛋白在胃各級病變中包括正常胃黏膜均有表達。p21ras蛋白在慢性淺表性胃炎、異型增生、胃癌中陽性率分別為10 %(2/10),20 %(4/20),52.5%(21/40),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胃癌前病變中,不典型增生程度與p21表達量密切相關,說明ras基因的活化在癌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增生程度的加重,其作用逐漸增強。檢測發現胃癌p21陽性率高達82%,胃良性病變只有35%,正常胃黏膜均為陰性。檢測胃腸道脫落細胞p21發現惡性腫瘤全部陽性,良性疾病陽性率不到10%。

正常胃黏膜腺體頸部區域偶c-myc基因蛋白的弱陽性表達,而黏膜異型增生則有較高的表達率,在輕、中、重度異型增生中的陽性率分別為70%,100 %,71.4%,一旦胃黏膜癌變後,表達率有所下降,在早期及進展期胃癌中的陽性率分別為38.9%和73.3%。這表明在不典型增生病變中,己有相當病例在基因上己發生了改變。文獻報道,c-myc癌基因表達水準涉及細胞的增殖及與細胞分裂速率密切相關。c-myc癌基因的活化可能是癌變的前提條件之一。

APC基因最初是在結腸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患者中發現的,並以此命名。觀察胃癌前病變之APC基因,發現APC基因的陽性率以正常黏膜最高為83.3%,輕中、輕、重異型增生分別為77.8%,67.%,25.9%,重度者明顯低於前兩者,癌組織則更低,為6.7%-8.2%。腸上皮化生中,APC基因陽性率大腸型高於小腸型,不完全性高於完全性,大腸型不完全性最高。APC基因LOH 即可見於早期癌。

p53基因異常在胃癌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異常表達出現在胃黏膜癌變的早期階段,貫穿整個癌變進程。正常黏膜上皮無p53蛋白表達,慢性淺表性胃炎偶見散見弱陽性表達。萎縮性胃炎、輕度不典型增生、胃腺癌有程度不同的p53 蛋白的表達,表達率隨病變加重而增高。基因異常廣泛表達可出現於胃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的上皮中,不出現在小腸上皮化生的一般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它可能是胃癌前病變的晚期標誌物之一。突變之p53基因不但喪失了其抑癌活性,而且具有促進惡性轉化的作用。p53突變率在腸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分別為37.1% (3/8),42.1%(8/19),53.2%(16/30 ),正常組織,淺表胃炎未發現p53突變。

p16基因又稱MTS1(multiple tomor suppressor 1)CDK4I(cdk4 inhibitor ) ,腫瘤抑制基因p16的抑癌作用在於它抑制了細胞從G1-S期轉變,在此這程中CDK4具有重要的角色,p16基因以多機制參與腫瘤的發生。p16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呈高度表達86.6%(13/15),隨著病變的發展,表達率呈下降趨勢,表現為程度不同的蛋白表達缺失,這種p16蛋白表達水準的降低以不典型增生病變最為明顯,表達率達31.8%(7/12),至癌階段略有回升,但較正常上皮,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仍呈明顯的低表達狀態。胃癌組織中有較高p16基因缺失,p16 基因缺失與胃癌形成密切相關,是胃黏膜癌變常見的且是出現較早的分子異常。

MCC基因即結腸癌突變基因(mutated in colonectal cancer),胃癌組織之MCC基因可能參與胃癌的早期發生階段之作用,MCC基因之LOH是胃癌最常見的基因改變之一,是胃腸腫瘤發生的早期改變。

bcl-2基因位於粒線體,內質網和核膜上,屬抗凋亡基因,有抑制細胞凋亡的作用。有研究顯示bcl-2基因與胃癌密切相關。慢性淺表性胃炎bcl-2陽性表達率最低10%(2/20),隨著病變程度的演變和進展,bcl-2陽性逐漸增強,腸上皮化生bcl-2陽性率33.33%(14/22),異型增生58.22 %(20/34),胃癌80.26%(61/76),在腸化生、異型增生己有bcl-2異常表達,意味著胃癌變的早期階段己出現bcl-2調節的失控,其機制是透過抑制細胞死亡,延長細胞生命而使細胞數量增多,導致腫瘤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