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 院長 陸先衍 整理

唐麗醫案:患者,女,55歲,工人,初診日期1988年1月29日。糖尿病患三年。就診時只覺口乾渴,多食、多尿不明顯。大便乾,伴陣發性胸背刺痛,舌紫暗,苔白膩,脈弦緩。查血糖149mg,尿糖(+),24小時尿糖定量30g。心電圖示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參其脈證,考慮為瘀血所致。胸背刺痛亦為瘀血之征。故給予大黃廑蟲丸一付每日二次。服藥後口渴較前減輕,大便不乾。服藥一周後查尿糖陰性,兩周後查血糖正常,且自覺胸背痛亦較前明顯好轉。囑其出院後繼續服藥以鞏固療效,兩月後複查心電圖較前明顯改善。(天津中醫1988;<6>:38)
按語: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瘀血在裡則口渴,所以然者,血與氣體不相離,內有瘀血,故氣不得通,不能載水津上升,是以發渴,名為血渴,瘀血祛則不渴矣。”目前,活血化瘀治療糖尿病其效果已經臨床證實良好,實驗研究方面亦碩果累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劉強醫案:宋某某,女,62歲。1985年4月23日診。患高血壓糖尿病已十餘年。近1年來又患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最近1月兩足冷痛,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足色青紫,兩足趾端痛難著地,入夜痛劇難眠,捫之冰涼,形消體瘦。舌紅無苔,脈沉細數。始考慮為陰虛之故,用滋陰緩急止痛之劑,不應,反冷痛加劇,再考慮為寒凝血脈,陽氣不能下達,故入夜痛劇,予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當歸四逆湯3劑,舌紅有減,薄苔布舌,但疼痛不減。認為久病寒盛,必有積瘀閉阻脈道,遂用前方合大黃廑蟲丸增損:當歸、桂枝各12克,赤芍、熟地、水蛭各20克,細辛9克,桃仁15克,幹漆、虻蟲、蠐螬、廑蟲、甘草各10克,通草3克,大棗25枚
服3劑,疼痛大減,夜能安睡。服20劑,兩足轉溫,膚色轉紅,足背已有搏動。續服大黃廑蟲丸,日3服,每次1丸,3月後足溫痛消,步履如常而愈。(浙江中醫雜誌1988~(4>。176)
按語:本病按祖國醫學辨證雖有寒、熱之不同,但血瘀脈道則為共有特徵。活血通脈成為主要治則。大黃廑蟲丸活血通脈作用較強,能較好的溶解血栓,改善肢體末梢的血液迴圈,尤其方中水蛭的溶解血栓作用被國內外醫家證實,因此本方常可選用。若屬陰寒證者合用陽和湯當歸四逆湯;屬熱證者合用四妙勇安湯。[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朱進忠醫案:葛某某,男,30歲。四個多月來,口渴多飲,消食易饑,疲乏無力,日漸消瘦,自發病至今,體重已由140斤降至98斤。某院診為糖尿病,住院三個月,醫予胰島素和中藥人參白虎湯及養陰生津之劑無效。審其除口渴多飲,消瘦乏力外,並見胃脘痞滿,心悸,舌苔薄白而乾,脈弦緊。綜合脈證,診為肺胃俱熱,中焦痰濕,津液匱乏證,為擬清熱生津,化飲開結,木防己湯加減。處方:防己10克,桂枝10克,牡蠣10克,生石膏18克,杏仁10克,元參18克,黨參15克。服藥4劑,口渴乏力頓減,繼服6劑,口渴基本消失,食欲恢復正常,精神大增,尿糖亦由(++++)降至(±),乃以其為丸調理而愈。(山西中醫1989;(4):24)
按語:糖尿病諸醫多宗三消之見,恒以養陰生津之劑治之,至若臨床用之不效者亦多不易二法。細審其證,大多違反仲景所說:“脈證並治”之律,例如:脈弦緊或沉緊者明明有寒而反但清熱生津,致使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津不上潮而口渴不解等。據脈證為痰飲夾熱之候,有是證,便用是方,當合木防己湯證病機,投之果效。[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金學仁醫案:朱某某,男,50歲,工人。1979年2月6日初診。患者患糖尿病半年餘,口渴多飲,咽乾舌燥,心煩不安,饑而欲食,但食而不多,全身乏力,兩眼視物模糊,舌尖紅,苔薄黃而乾,脈偏數。血糖測定:空腹血糖210毫克%,尿糖定性(+++),眼底檢查:早期白內障。此肺胃熱盛,耗傷津液所致,治以清熱解渴,宣肺布津。方用文蛤湯加減:文蛤20克,麻黃3克,生薑1片,生石膏60克,杏仁6克,大棗二枚,鮮石斛3克,麥冬10克
上方共服20劑,上述諸症基本消失。化驗檢查,空腹血糖80毫克%,尿糖(一)。以上方加用補腎之品,以鞏固療效。處方:文蛤20克,麻黃3克,生薑1片,生石膏60克,杏仁6克,大棗2枚,鮮石斛30克,麥冬10克,熟地30克,女貞子10克,山萸肉15克,山藥20克
又服30劑,體力和精神完全恢復正常,長驅步行十多里不覺疲累。1980年5月複查:血糖100毫克%,尿糖(一)。1981年4月份隨訪,患者一切均好。(河南中醫1982;(2):34)
按語:金氏指出,在臨床實踐中,曾使用治療消渴病的常規藥方,如人參白虎湯金匱腎氣丸等,效果不太理想。根據《金匱》原文19條“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之記載,又查閱《本草綱目》關於文蛤的記述:“文蛤其味酸鹹,斂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氣寒,能散熱毒瘡腫,其性收,能除泄痢濕爛”。故大膽把文蛤湯試用于糖尿病患者。經治療七例病人效果頗佳。但在使用文蛤湯治療糖尿病時,要特別注意各藥的用量。文蛤生石膏相比之下,量要大,以清熱生津;麻黃,杏仁,量要小,取其宣發肺氣之力,肺氣宣發,津液方能輸布全身;薑棗量更宜小,取其溫脾化津之性。另外還要根據病情輕重、病程長短、體質強弱而隨證加減。[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郭桂雲,女,33歲,靈石新華書店會計。1982年7月12日初診:病已3月,食納倍增而日見消瘦。面色由白皙變爲蒼黑,昨量體重下降5公斤多,甚感意外,求治于余。追詢病史,得知近數月來,工作、家務操勞過度,時時覺餓。飯後不及半小時便又饑餓難忍,心慌頭暈。且煩渴異常,隨飲即尿。近10日來,覺餓即心悸、氣喘、汗出,眼黑頭暈,身軟不能舉步、舌紅無苔,脈細數無神,尺部尤虛。内科查尿糖、血糖(-),眼小突,甲功無異常。病中勞倦内傷,致肺脾腎三臟氣陰俱傷,壯火食氣,三消重症。其面色由白變黑,爲下元不固,腎氣上泛。擬滋陰補腎而制亢陽,固攝下焦,補納腎氣,引火歸原爲治:
熟地90克,枸杞子、山萸肉、鹽補骨脂各30克,紅參(另燉)、天麥冬各15克,油桂2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爛爲丸吞),鮮生薑5片,大棗10枚,胡桃4枚,3劑。
7月17日二診:精神大振,食納已如平昔,口渴尿多亦減七八,原方3劑。
7月20日三診:氣化爲病,一撥便轉。藥進6劑,諸症皆癒。蒼黑之面色已轉紅潤。囑早服補中益氣丸,晚服六味地黃丸善後。追訪10年無恙。俟後,余以此法治多例糖尿病亦有捷效。[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李瑞亮,男,52歲,壇鎮人。1984年1月16日初診:患糖尿病10個月,曾用胰島素不能控制。消瘦,體重下降7公斤,乏力,脘痛而嘔酸涎。厭食,日僅進食3~4兩。飲多,日6熱水瓶上下;尿多,日35~40次,幾乎不能繫褲帶。畏寒甚,由平車拉來就診。目赤氣喘,頭面轟熱,脈右微細,左沉滑細。當日化驗:尿糖++++,血糖37毫克%
證屬腎氣腎陰兩虛,陰損及陽,命火衰微不主溫煦,津液不能蒸騰上達,故飲多。釜底無火,故胃脘冷痛,厭食嘔逆。腎氣失于統束,故膀胱失約。且腎陰已虛極于下,水淺不養龍雷,故見相火上奔,目赤轟熱。腎不納氣,故喘。擬滋陰助陽,引火歸原,納氣歸腎:
九地90克(砂仁10克拌搗),鹽巴戟肉、天麥冬各15克,茯苓15克,紅參(另炖)、吳茱萸、五味子、炙草各10克,山藥、山萸肉各30克,油桂1.5克(研吞),鮮生薑5片,大棗10枚,胡桃打4枚,3劑。
1月21日二診:胃痛嘔逆、目赤氣喘、頭面轟熱均癒。食納已佳,飲水減至日1熱水瓶,尿減少至日10次。脈較前有力,自己走來就診。守方3劑。
1月25日三診:尿量日7次,夜間不尿,日可進食0.5公斤多,行動如常。舌紅潤,中有裂紋,脈沉滑。原方去吳茱萸,加生山藥、生耆、枸杞各30克,豬胰臟10克(另煮熟,連湯帶肉食之),10劑。
1月26日,今日化驗尿糖++,血糖65毫克%。上方加減調理月餘,用豬胰臟40個。尿糖消失,血糖稍高,症情平穩,體重回升。引火湯油桂,對本病之三多有殊效。症情癒重,見效癒速。[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李彩青,女,55歲,病史7年。便溏4個月,面色灰暗,不渴,少腹墜脹,若痢疾之裏急後重。食入難化,噯腐吞酸。舌質紅,有白腐苔,脈沉微。用理中輩不效。火不生土,責其釜底無火,當溫腎陽,予三畏湯加味:
紅參(另炖)、靈脂、公丁香、郁金各10克,油桂3克(研吞服),赤石脂30克,附子、三仙炭、薑炭、炙草各10克,生山藥60克,3劑而癒。
後以培元固本散連服百日,得以鞏固,已5年不服降糖藥。[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糖尿病之三多重症,白虎加人參湯極效。[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趙某,女,54歲,市黨校家屬,1986年10月13日初診。
口乾欲飲已逾三月,一日飲水四壺,渴猶不解,且消谷善饑。食則鲸吞虎噬,從未有飽足之時,而體重反日漸輕,三月消瘦10kg ,尿多且頻,晝夜間小便十餘次,夜間煩熱,難以入寐。化驗室檢查:空腹血糖15,1mmol/L,尿糖+++
診斷爲糖尿病。患者自幼喜愛中藥,每病皆找中醫。今持化驗單來診。視其面黃消瘦,舌紅少津,苔薄黃燥。診得脈來沉滑略數
觀其脈症,屬消渴無疑。進一步分辨,當屬上中消,爲肺胃熱邪亢盛之故。《靈樞·師傳》云:“胃中熱則消谷,令人懸心善饑。”其治法,師《傷寒論》“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之教,擬:
石膏100g 知母18g 花粉15g 甘草4.5g 黨參10g 粳米30g 十劑
每日一劑,囑少食肥甘。
二診:饑渴大減,小便仍多,原方加烏梅15g ,五劑。
三診:諸症減輕,守方續服。
共服45劑,于12月20日化驗檢查,血糖、尿糖均在正常範圍。[臨證實驗錄]


案3,患者,女,58歲。83年4月1日入院。患者多飲多尿4年,尿糖波動于+~++++之間。每日飲水約4000毫升。腰酸痛,乏力,手足心熱。視物昏花,舌紅有裂紋,苔剝白,脈弦細數,血壓20.0/12千帕。西診:糖尿病。中醫辨證,腎陰虧損,固攝無權,虛熱内生,肺胃失潤。投六味地黃丸去山萸肉,加二至丸桑寄生,沙參,麥冬,五味子,,服藥10劑後,腰酸痛除,乾渴好轉,藥量加0.5倍。服至23劑,血糖降至153毫克%,24小時尿糖定性陰性,病情好轉出院。(王鳳山
按:以上數案,皆用六味地黃丸加減穫效,《證體類要》有言:若燥熱作渴,小便淋澀,乃腎經虛熱,非地黃丸不能救。誠哉斯言。[醫學見能案證補遺]


男,12歲
疳積,服驅蟲藥不效。復兼下消糖尿病),身體羸瘦,予親攜其至南昌江鏡清先生處治療。江先生囑先用“田螺蒸水酒,(每日田螺50個,前一日用清水浸去泥),服湯三碗,如是者半月,更服腎氣丸全癒。[醫學經驗錄]


楊某某,男,80歲,吉林省長春軍分區司令員,于1992年4月20日就診。
主訴:多飲、多食、多尿,消瘦20年
現病史:病人于20年前患糖尿病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服用“優降糖”等西藥,而未愈,於13年前,就診于任氏。刻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明顯,疲乏無力,理化檢查血糖360mg%(19.8mmol/L)舌質紅,苔黃厚而乾,舌尖有芒刺,脈象弦滑有力
診斷:消渴(陰虛燥熱)。
治法:滋陰清熱,活絡導滯。
方藥:繅絲50克、生地50克、知母25克、肉桂3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仙鶴草20克、黃精20克、枸杞子20克、花粉15克、覆盆子30克
病人以上方為主,服藥近3個月,諸種症狀明顯好轉,血糖明顯下降200~400mg/L(11~22mmol/L),尿糖(±),患者經調治20年,帶病延年至今,未見合併證,生活自理如常人。
[評析] 任氏治消渴,有獨到之處,其立論精深、用藥獨特。
其一,確立病位,重在散膏:一般認為,消渴的病位在肺、脾、胃、三焦。但是,任氏經過臨床觀察及現代醫學理論證實,認為本病的病位在散膏。散膏者,月卒也,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胰臟。
任氏認為:散膏、脾腎共居中焦,為後天之本,可以散發陽氣,溫煦五臟六腑,為人體氣化升降之軸。另外,散膏、脾胃與肺肝腎,在生理上形成了有機的統一活動,從而來維繫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這一有機的活動,是指脾胃、散膏的各升降、轉輸,肺的治節、宣降,肝的疏泄,腎的封藏、開合。又由於經絡的絡屬關係,使上中下三焦相互為用,共同完成,即所謂現代醫學的內分泌、代謝系統。所以,消渴的病位,是以散膏為核心,波及了肝、脾、肺、胃、腎、三焦等。
其二,喜用肉桂,陽中求陰。消渴病的主要機制,是以燥為主,燥為火之屬,火為熱之極,熱則傷氣。氣者,腎氣也。腎氣傷則陽虛,陽虛不能生命火,命火衰則相火微,相火不足,肝陽失助,肝腎陽虛,故而不能蒸津化液,而致津枯液涸。所以,消渴病臨證多以陰虛火燥之候為主。
任氏對本證的治療,強調不可單純的養陰補液,治病固本,還要顧及陽虛的一面,因為只有陽旺才能生陰,即所謂善補陰者必在陽中求之。
所以,任氏臨證喜用肉桂,一者引火歸源,二者陽中求陰,然消渴一症,燥盛必傷陰液,陰虛在本病中,同樣不可忽視。陰虛必養陰,陰生則津足,故任氏首選生地、知母相互為用。生地甘寒多汁,清熱養陰;知母苦寒涼,下滋腎陰,上清肺火,二者合用,相輔相成。
除此之外,任氏對消渴病的治療,更有獨特之用藥,每于方中重用繅絲繅絲者,蠶繭也,其味甘,性微溫,含有絲纖維蛋白、絲膠蛋白。其煎湯能生津止渴,是治療消渴病之要藥。
其三,善用三棱、莪術,以防壞病。對消渴病的治療,任氏強調,要調整機體之陰陽、水火平衡,臟腑、經絡、氣血互相協調,消渴之症,以燥為主,纏綿難愈,病久勢必陰液乾涸,血脈失榮,脈絡剛而不柔,血脈不暢,氣血循行受阻,血液壅滯,轉化為瘀,瘀塞經脈,營津不行,滲於脈外,為痰為飲。反之,瘀血痰飲又作為病因而犯於機體,或犯於腦脈,或犯於心脈,而成合併證,即為壞病。為了防患於未然,任氏對消渴的治療,常用三棱、莪術,二者皆為祛瘀之藥,三棱長於破血中之氣;莪術善於破氣中之血,二者合用,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破瘀散結之力更強,可用於治療一切血瘀氣結之候。而對於防治消渴病的壞病,更為有效。但本品為破血消伐之品,寧可輕劑、再劑,而不可重劑,要根據病情,中病即止,不可過用,以防傷正。[名老中醫任繼學臨床經驗]


王某某,女,33歲,工人。病歷號C332408。
1991年9月21日初診。患者因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確診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6年。
又因反復發生酮症酸中毒而注射胰島素治療,但病情仍不穩定。近查空腹血糖362mg%,尿糖+++~++++。現三多症狀明顯,視物模糊,乏力腿軟,大便乾結,兩三日一解。月經量少,色黑,10天方淨。每日用胰島素總量48單位。舌紅,苔薄白,脈細弦
辨證立法:氣陰兩傷兼燥熱內盛,瘀血阻絡。治擬益氣養陰、清熱潤燥、活血化瘀。方用降糖對藥方加味。
處方:生黃芪30克、大生地30克、蒼術15克、元參30克、葛根15克、丹參30克、川斷15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杭菊花10克、穀精草10克、黃芩10克、黃連5克、黃柏10克、知母10克、天花粉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48劑,三多症狀減輕,體力增加,空腹血糖為321mg%,月經仍量少,改用降糖活血方加味治療。
處方: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益母草30克、廣木香10克、生黃芪30克、大生地30克、蒼術15克、元參30克、丹參30克、葛根15克、菊花10克、穀精草10克、草決明30克
再服2月,三多症狀消失,大便較暢,胰島素用量減至40單位/日,空腹血糖175mg%。以後治療過程中血糖基本波動於200mg%左右,未發生過酮症酸中毒,病情穩定。
[評析]本案病程延及六載,雖用胰島素治療而血糖仍未控制,三消症狀俱現,病情頑固。
從病機而言,屬氣陰兩傷與燥熱瘀血互為因果,陰虧則燥熱熾盛,氣虛則血流瘀滯,燥熱不除更傷其陰,瘀血不化反阻氣機。從治療而論,初診時因燥熱傷陰現象突出,諸如多飲、多食、多尿、大便乾結等,故而在益氣養陰基礎之上投以黃芩、黃連、黃柏、知母、天花粉等一派苦寒之品清熱堅陰。俟三消症狀控制,燥熱得除,則易以益氣養陰基礎之上活血化瘀為主;先後緩急,層次分明,不但血糖明顯下降,胰島素用量亦相應減少,由此可以體會祝氏運用降糖對藥方和降糖活血方時,靈活變通的嫺熟技巧。[名老中醫祝諶予經驗集]


楊某,女,71歲。患糖尿病10餘年,一直由趙氏用中藥調治,病情尚屬穩定。近因胃脘部疼痛,經某醫院鋇餐拍片確診為食道裂孔疝,服藥不效,遂求治于師。1991年9月初診,見其面色蒼白,形肥體胖,上腹部持續性飽脹,疼痛時作,口乾不欲飲,脈象沉軟,舌淡苔白且潤。脈證合參,辨為中陽不足,氣虛下陷,治以益氣補中、升陽舉陷法。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生黃芪15克、黨參6克、白術10克、生熟地各20克、柴胡6克、升麻10克、當歸10克、青陳皮各10克、炒枳殼6克、防風6克。上方7劑,複診胃脘脹痛已止,複行鋇餐X線檢查:胃內壁光滑,未見龕影,擴張良好。說明食道裂孔疝已消失,轉方用益氣和胃法調理而安。
[評析] 食道裂孔疝以脹痛為主,患者素患糖尿病面白形胖、短氣、乏力,乃氣虛中陽不足之象,雖病脹痛,然舌淡脈軟,全無邪氣之征,況其胃壁陷入食道裂孔為疝,亦因氣虛陷之也。
內經》言“陷者升之”,此之謂也。故治以益氣補中、升陽舉陷法而痛止疝消。中醫辨證施治,貴在求本,不必見症治症。[名老中醫趙紹琴臨床經驗]


〔驗案〕李某,男,55歲,中日友好醫院病案號098947.初診:1989年l1月30日。主訴:右脅痛1年餘.加重1十月.病史:右脅疼痛間斷發作1年餘.近1個月來右脅痛。放射至右後背.伴有口苦、耳鳴,疲乏無力.北京同仁醫院B超檢查示:膽石症(充滿型).素有糖尿病,且有 “三多一少” 症狀.經服中藥後症狀減輕.
檢查:BP 140/110 mmHg.B超示;膽石症(充滿型).空腹血糖277 mg/dl.屎糖(++),舌質紅.苔少.脈弦細
辨證:肝膽濕熱,氣陰兩虛。西醫診斷;膽結石糖尿病。 治法:清利肝膽.佐以井陰。
處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黃芩l0克.枳殼l0克,赤芍30克,川軍6克,川金錢草10克,郁金l5克.茵陳30克.川楝子15克,王不留行10克,雞內金l2克.海金沙60克(包),生地l5克,麥冬12克,元參l5克
7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二診,1990年2月12日。上方連續服用2個月來.右脅疼痛明顯減輕,尿糖轉陰。 “三多一少 ”症狀明顯改善,手麻木.掌熱,舌質紅苔少,脈弦細,仍擬清肝利膽.繼續觀察。
處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枳殼10克.赤芍30克,川軍6克,元明粉6克(分沖),雞內金l2克.海金沙60克(包),王不留行10克,川金錢草90克.郁金15克。茵陳30克,蒲公英30克.7劑.每日1劑。
隨診一1992年3月5日,上方持續服用巳1年,症狀完全消失,右脅及右側後背疼痛未再發作,精神食欲正常.在同仁醫院複查B超示,原充滿型膽結石已排出2/3以上.中日友好醫院B超示:膽囊內尚可見2.7及3.3 cm結石各1塊.墨菲征(一)。
[按語]濕熱聚結於肝膽,煎熬結成砂石.阻塞膽道.不通則痛,致使右脅痛連後背,肝絡失和·膽不疏泄.故伴耳鳴口苦。素伴氣陰兩虛,久患糖尿病,脂質代謝紊亂.易產生膽固醇結石。治療原則上以大柴胡湯為主.清利肝膽濕熱.加用印老自製的三金排石湯中的川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以強化排石化石作用.茵陳、郁金、蒲公英利膽解毒.元明粉瀉熱潤燥.使膽囊收縮.以利結石的排除.佐以生地、玄參、麥冬益氣養陰增液.以療消渴.標本兼顧.相得益彰。[名醫印會河教授抓主癥經驗集粹]


驗案:董某。男,49歲.中日友好醫院病案號179594初診:1991年4月1日。主訴: 多尿十餘天 。病史:患者10多無來多尿 、多汗、口不渴.無饑餓感,有時頭暈。有高血壓病史一年多.大便較乾。1~2天1次
檢查:BP:150/90mmHg(1mmHg一0.1 33kPa).空腹血糖l50mg/dl。尿糖(+),舌質紅,舌苔黃瞳而幹。脈虛細
辨證:消渴(氣陰兩虛).西醫診斷:糖尿病,治法:益氣養陰,清熱生津。
處方:生黃芪30克.生地15克.無冬12克.麥冬12克,元參10克.蒼木12克,地骨皮15克,淮山藥30克,黃柏15克,知母l2克,丹皮15克.生石膏45克(先煎).沙參l5克.五味子l 0克.綠豆l0O克煎湯代水。7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二診:1991年4月8日。藥後屎量與汗均較前減少。惟午後輕微頭暈,舌紅苔少.脈虛細。 上方已效。再服7劑。
三診:1991年11月11日。上方間斷服用半年多.尿頻.口乾均減輕。尿糖(一).舌紅苔少,脈虛細。仍以益氣養陰法.續觀察。
原方加青黛6克(包),海蛤粉15克(包).天花粉3O克。7劑。每日1劑
四診:l991年12月8日。上方服用1個月,尿多、汗多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及尿糖均恢復正常。舌紅苔少。脈細數。證仍氣陰兩虛.宜益氣養陰.繼續鞏固處方:生黃芪30克。生地15克.麥冬12克,元參15克.地骨皮15克,淮山藥30克,黃柏12克,知母12克,丹皮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沙參15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9克,天花粉30克,10劑。共研細末,以糊為丸。每丸10克.每次2丸。每日3次.鞏固療效。
按語:糖尿病相當於祖國醫學的消渴病.由於陰虛火亢,陽盛而氣化太過。飲食入胃.消化極速.故出現“消” 的見症。 印教授主張治法以清熱(瀉火)與養陰為主。方中黃芪。蒼術.山藥益氣健脾.和中焦脾胃之氣,調節上下焦和脾胃的關係,生地、麥冬、元參養陰增液.以消陰虛火亢之患。天花粉、沙參補明生津。知母、黃柏、生石膏黛蛤散清肺胃之熱;丹皮、地骨皮涼■ 清熱。綠豆清熱以減少氣化。印老強調.近代研究認為石斛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不宜用於治療本病。泄熱藥多於大便乾結時用之。最常用的是大黃。有時可合增液湯(元參、生地、麥冬)同用。????、炒決明子、火麻仁、郁李仁等也有潤下的作用,其他的苦寒藥物。一般不宜過多使用.因苦能燥濕,病越燥而熱越甚,“消”越深。這是其治療消渴用藥一大法則,臨床必須顧及。[名醫印會河教授抓主癥經驗集粹]


朱師深悟《内經》“陰平陽秘”之意,自擬“斛烏合劑”。基本方藥用:川石斛、制首烏、制黃精、大生地各15g、生黃耆、懷山藥各30g、枸杞子、金櫻子、烏梅、仙靈脾、丹參、桃仁各10g。隨證加減,或配合食療,治療久治不癒之糖尿病,尤其是尿中有酮體者和胰島素依賴型,多收滿意療效,今選析如下:

1、融古匯今立意新 酮症用藥甘平輕 糖尿病人求治老中醫者,多經中西藥物治療後,三多症狀不明顯,而尿糖、血糖高于正常範圍。尤其是胰島素依賴型之患者,久治不癒,燥熱入血,血滯濁留,氣陰兩損,燥熱不僅傷津傷血,而克伐正氣(壯火食氣)乃至氣虛、陰虛。蓋津虧液少則不能載血暢行經脈,致血行緩慢,乃至瘀阻脈絡。氣虛無力鼓動,脾虛運化失司,濁邪羁留,壅塞三焦,乃使氣機升降失常,氣血運行阻滯,體内各種代謝物質紊亂,痰瘀濕濁蓄積,即成西醫所謂之酸性酮體,(酮體由腎臟排洩,形成酮尿症)若蓄積增多,即出現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現代醫學認爲糖尿病的病機是胰腺内外引起的能量代謝紊亂,即葡萄糖氧化供能的去路障礙和機體臟腑能量來源不足,及脂類、蛋白質分解代謝異常。治療重點應以疏通障礙和恢復受損器官的機能爲主。此說恰和朱師主張的調理肝脾、益氣養陰,和血通脈相吻合。考胰島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有效化學物質,含量微小,但活性很大。與肝的疏洩失度密切相關,肝的疏洩太過和疏洩不及,均導致胰腺分泌機能紊亂,而變生糖尿病的各種症狀。胰島素依賴型多見形體消瘦,神疲乏力, 不耐勞累,心慌氣短,懶言少動,頭昏目眩,心煩少寐,多汗口乾,肢體發麻或疼痛,腰膝酸軟,脈多細弦帶澀,舌多暗淡或襯紫。這些與肝有密切關繫的症狀,說明糖尿病久治不癒者除與肺、脾(胃)、腎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外,與肝的功能失調有密切相關。如囿于肺、脾、腎機能失調,囿于“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腎”之說,療效終不甚理想。清代名醫劉鴻恩謂“諸病多生于肝,肝爲五臟之賊,故五臟之中惟肝最難調理……,蓋烏梅最能補肝,且能斂肝,用于陰分藥中,功效甚大,凡虛不受補之證,用之尤宜,凡肝經病證,用之皆效。”故劉氏治療消渴,創“烏梅四物湯”(烏梅、當歸、生地、熟地、白芍)上消加花粉,中消加甘草去花粉,下消去甘草加麥冬朱師仿其意在自擬“斛烏合劑”中選用制首烏、杞子養肝血補肝腎,平陰陽,用烏梅斂肝補肝平虛火,此乃配合治肝之明證,《本草求真》云:“首烏入通于肝,爲陰中之陽藥,故專入肝經以爲益血祛風之用,其兼補腎者,亦因補肝而兼及也”。《本草正義》亦云:“首烏、專入肝腎,補養真陰,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澀,性則溫和,皆與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氣具有陰陽平秘作用”。杞子甘平,補陰助陽。“枸杞、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方中“石斛入脾而除虛熱,入腎而澀元氣”。《藥性論》云:“益氣除熱”。《本經》謂其“強陰”“補五臟羸瘦”。朱師調理肝脾喜用石斛強陰,甘淡健脾。其清養肺陰,理在能運清虛之氣,而使腎陰上濟,肺陰下輸也。方中黃精、山藥亦益氣健脾,養陰潤肺固腎,金櫻子澀精縮尿,固攝下元,丹參、桃仁和血通脈,除煩安神,且能潤燥;黃耆、仙靈脾甘溫補氣,助陽升清。生地滋腎填精。通觀全方立意,乃集甘涼培土、甘淡健脾,甘寒養陰,甘溫益氣,和血通脈、助陽扶正于一爐,且特别注重配合調理肝脾,其用藥性味喜以甘、淡、平爲主,甘溫爲輔,以甘淡、甘溫代替辛熱扶陽,以求陽用不衰。此與近代名醫祝味菊傷寒質難》中“陰不可盛,陽不患多”之旨,可謂不謀而合,祝氏認爲,陰爲物質,陽爲機能,陰生于陽,陽用不衰(甘、淡、溫、平屬陽)則陰氣自然源源不斷。陰之用亦在陽, 一切營養物質隻有在陽氣的作用下,纔能爲身體所用。一切生機,攸賴在陽,“得陽者生,失陽者死”。祝氏又云:“吾人仆仆終日,萬事勞其形,百憂感其心,有動必有耗,所耗者陽也”。祝氏認爲“陰平陽秘”不是指陰陽平衡協調。凡屬于陰的精、血、津液等物質,目的在于供陽之用,當謀供求相等,以適用爲平,過則無益,反成負擔而有害,反之陽不患多,而以潛蓄爲貴,若倚勢妄作,亦足以致病。故祝氏提出“陰不可盛,以平爲度,陽不患多,其要在秘”。臨床體會如治療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用藥偏于陰寒,(如一同道仿用大劑量的“三黃四物湯”),療效終不甚理想,說明久病患者陽氣不足,則精寒水冷,血凝爲瘀,液聚爲痰,廢料潴積,即成尿中酮體。祝氏還提出“壯者滋陰爲宜,怯者扶陽爲本”,這些觀點專以治療糖尿病酮症(胰島素依賴型)而言,乃確有其實用價值。更妙在朱師臨證活用,立意求新,吾輩仿效,受益非淺。1990年春,朱師曾治日本患者近藤三郎,年近不惑,患糖尿病6年餘,胰島素依賴型,一般每日需注射30~40單位,患者自備有小型“血糖檢測儀”,自行檢測,1日2次,以確定胰島素之劑量。中年患痼疾,頗爲痛苦,經友人推介,專程來中國請朱師診治,診時見面黧黯,消瘦,神疲乏力、口乾、手腳麻痛、舌質紫暗,脈細澀,尿酮體檢測陽性,空腹血糖320毫克%、尿糖(+++)。朱師診爲氣陰兩虛,瘀阻脈絡,處“斛烏合劑”(劑量如上)原方60劑,回國每日煎服1劑,2月許來信:藥後精神較振,諸證大減,已無疲乏感,體重增加,胰島素已減至每日10單位左右,囑其守服原方,1劑服2日,1990年10月下旬,朱師應邀去日本講學,又爲近藤君復診:面色黧黯已消,精神較好,胰島素已減至每日5單位。乃囑停用胰島素,改用六味地黃丸以一味黃耆湯送服,鞏固療效,2年後信訪無復發。

2、酮症内熱偏盛審、湯劑食療合用神 朱師治療糖尿病酮症内熱或濕熱偏盛型,均以湯方配合食療,更能增加療效,縮短療程,筆者仿朱師之法曾治陳姓男,年屆天命,在山西某市經商,患糖尿病3年,中西藥物屢治少效,初診前檢驗尿糖(+++)空腹血糖200%毫克,尿酮陽性。刻診:頭暈、乏力,口渴涼熱均飲,口苦,時有泛惡,心煩失眠,腰酸溺濁,大便粘有時溏,唇紅、苔黃微膩,脈細滑數,證屬氣陰兩虛,内熱偏盛,瘀阻脈絡,投“斛烏合劑”原方60劑,每日煎服一劑,另處食譜,早餐稀飯或面條2兩,炒腰花作菜。午餐:蕎麥麵2~3兩(吃法隨意可變,蕎麥近年全國各地均有售)蚌肉、苦瓜適量作菜,晚餐同午餐。配合食療服藥60劑後,諸證基本消失,檢驗尿糖、血糖正常,尿酮陰性,惟夜寐不安,或夜難入睡,囑以原方配合食療一劑分2日服,每日晚飯前加服蜂皇漿,純蜂蜜各一小匙(味精盒内之小匙),又守服2個月,一切正常,體重增加,囑以“六味地黃丸”用一味黃耆湯送服以鞏固,追訪無復發。 蕎麥西北各省普遍種植,但主産内蒙,無污染,面粉可做成各種食品,味美可口,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隨息居飲食譜》云:“蕎麥羅面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煉渣穢,磨積滯”。經現代藥理檢驗富含10多種氨基酸,維生素B1、B2、E和葉綠素,還含鉻、礬等微量原素,長期食用有降脂,降糖作用,且和大米同價。筆者臨床廣用于肝病、糖尿病、高脂血證、高血壓等病之食療,臨證按療效析功用,蕎麥能直入至陰,通利三焦,化清降濁,導其濕熱。解毒平肝,益胃舒脾,開胃寬腸,下氣消積。苦瓜性味甘苦寒涼,入腸胃經,有清熱解毒,除煩止渴作用,其成分含蛋白質、鈣、磷及少量維生素,動物實驗有降血糖之功。蚌肉性味甘鹹寒,入心肺膀胱經,有清熱滋陰,止渴利尿作用,《本草拾遺》謂有明目,除濕,止消渴之功。用食療配合湯藥,經濟實惠,簡便易行,安全可靠,且頗能提高療效,食療是中醫理論指導下的簡便廉驗的中醫特色,如運用合拍,即有平淡之中見神奇之妙。蜂皇槳(蜂乳)能降低血糖,更妙在能調和陰陽,消除煩惱治失眠,任你如何適量飲用,蜂乳中的激素均無損害身體之憂。

3、酮症審屬陽虛型“腎氣”加減食療新 筆者仿朱師之法曾治一鄧姓婦,年過天命,患糖尿病3年,因誤治,近年來已成胰島素依賴型,但血糖越治越高,曾高達350毫克%以上,體力日漸衰弱,神困、食減,時多恐懼,不寐或朦朧多夢,飲水少尿濁多,尤夜尿多且清長,腰骶酸痛,形瘦氣短,便溏。舌紅苔白,脈沉細偏數。此乃腎氣不足,下元虧虛,溫煦固攝無權。蓋陽衰則氣虛,陽不帥陰,則水不化氣,故飲少尿多,法當溫陽益腎而散津,方擬“金匱腎氣丸”加減配合食療,藥用:制附片10g、肉桂3g、生熟地各12g、懷山藥、山萸肉、生曬參、仙靈脾各15g、生黃耆30g、酸棗仁、烏梅、當歸、生白芍各10g。日一劑,水煎服,另囑配合食療,早餐:稀飯或面條2兩、炒腰花作菜。中晚餐:“兔肉杞子湯”當飯(淨兔肉250g、杞子15g、羊腰或豬腰200g共炖爛爲一日量)禁食大米飯,如食量不夠,可食少量玉米面包,有鮮山藥種植之地可食少量鮮山藥。服湯藥配合食療,2個月後復診:訴諸證基本消失,血糖、尿糖早已正常,身體狀況已恢復到患病前光景,胰島素已遞減至停用,囑以黃耆湯送“金匱腎氣丸”(蘭州産)和“六味地黃丸”守服一年以鞏固療效。考兔肉性味辛平無毒,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滋陰助陽之功。《增補本草備要》云:“兔肉治消渴”。臨床體會確有療效。 按:朱師臨床經驗證明,治療糖尿病除辨證用藥和辨證配合食療外,務必戒郁怒,慎飲食,遠房欲,禁食多糖,多脂及水果、飲料、果奶、炙、炒、炸食物,但不提倡嚴格節食,可採用少量多餐法,食量以食後舒適爲度,以不減輕體重爲標準。此乃促進胰島功能恢復的積極措施。治肝舒脾,恢復脾胃健運之功,則氣機升降復常,即能消除三焦代謝障礙。中醫的祛邪、糾偏、疏利、安臟、調和等法,均屬因勢利導,這和刻板的控制飲食,死守成法不可同日而語。亦是中醫治療痼疾的優勢。近代名醫祝味菊傷寒質難》中的“本體療法”。認爲“病變之順逆,預後之吉兇,體力實左右之”。又云:“體氣爲用藥上之進退準繩”。蓋“本體療法”注重人的體質和病的辨證關繫,這更是中醫的優勢,這較之“病原療法”的辨病論治,和“對證療法”適應性更強,確係經驗之談。久病痼疾,百孔千瘡,用藥難以面面顧到,只可治其體,正足體復病邪自去,如不用止咳藥治久咳,不用止血藥治血證,均屬“本體療法”之活用。再如“百合病”其表現千奇百怪,全身查不出什麽病,但患者主訴則全身是病,如囿于主訴繁多,用藥很難下手。這和糖尿病的久治不癒,乃至陰陽兩虛一樣,均要考慮治其體,結合治其病,朱師的湯藥配合食療治療糖尿病的立意之新就在于此。[朱良春經驗精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