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素問》。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素問》。


搖體勞苦,汗出于脾”。《素問》。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素問》。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于大熱也”。《素問》。


“帝曰:諸水皆生於腎乎?岐伯曰:腎者牝藏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裏,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所謂玄府者,汗空也”。《素問》。


“人飲食勞倦即傷脾,又或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陽作接間至,即謂之虛也,此即人氣虛而天氣虛也。又遇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行房,汗出於脾,因而三虛,脾神失守,脾為諫議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卻遇土不及之年,或己年或甲午失守,或太陰天虛,青尸鬼見之,令人卒亡”。《素問》。


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久勞所病也”。《靈樞》。


“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靈樞》。


“黃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東苑,未曾不惑,去之則復,余唯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歧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靈樞》。


“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難經》。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金匱要略》。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金匱要略》。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得之”。《金匱要略》。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金匱要略》。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使之然”。《金匱要略》。


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圓主之”。《金匱要略》。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金匱要略》。


五勞極虛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俱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蟲丸主之”。《金匱要略》。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圓方主之”。《金匱要略》。


“心傷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煩,發熱,當臍跳,其脈弦,此為心藏傷所致也”。《金匱要略》。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乾薑苓朮湯主之”。《金匱要略》。


“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金匱要略》。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金匱要略》。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金匱要略》。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金匱要略》。


“產婦腹中□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金匱要略》。


“傷寒新癒,起居作勞,因而復病,謂之勞復。強食穀食,因而復病,謂之食復。男女交接,復而自病,謂之房勞復”。《傷寒論》。


“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碁子五六枚”。《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