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院長 陸先衍 整理
石瘕(子宮肌瘤)
謝新陽醫案:胡某,女,26歲,1989年3月10日初診。王訴月經過多,經來腹痛已9年,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效果不佳。1987年2月結婚,婚後兩年未孕,經某醫院婦檢診斷為子宮肌瘤,患者拒絕手術治療而求治于中醫。現下腹墜脹伴腰痛,月經量多有瘀塊,血絲帶下,時欲嘔吐,舌紫有瘀點,脈細澀。此為毒蘊胞宮,瘀滯凝結。治宜活血通滯,解毒散瘀。升麻鱉甲湯加減:升麻5g,醋炙鱉甲30g,當歸12g,甘草3g,炒蜀椒、紅花各6g,益母草18g,生牡蠣25g,炙椿根白皮50g。日1劑,水煎服。服9劑後,超聲波及婦檢報告肌瘤縮小。原方加鹿銜草50g,續服32劑,再經檢查肌瘤消失。後調養三個月而懷孕,隨訪半年未見異常。(國醫論壇1991;<5>:15)
按語:此證乃毒凝胞絡、瘀阻不通而成,故用活血化瘀的升麻鱉甲湯通貫始末。方中麻、歸、椒升散活血溫通,甘草益氣助鱉甲散結化瘀,伍以益母草、紅花、牡蠣、椿皮生化散瘀並助鱉甲、當歸軟堅通絡,再添鹿銜草扶正益陽,藥中肯綮,故能愈病。
【補述】關於陰陽毒之病位,歷代醫家尚未明確,僅在方藥和陰陽二字上爭論不休。王廷富認為,本病屬於急性喉科疾病,據丹波元簡引董西園《醫級》中百歲老人袁雲龍認為是後世鎖喉風、纏喉風、蛾纏之類症證。表現為急性咽喉部痛腫,非一般咽痛疾病,四時均有,不傳染。患者咽喉腫痛,水米難下,甚至呼吸不利,確屬危候,非大毒之品,不可為也。(見《金匱要略指南》)[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石瘕(子宮肌瘤)
高鵬翔醫案:曹某某,女,48歲,未婚,工人,住院號157682。患者于1979年因勞累而出現陰道大流血,經用止血劑,症情緩解。其後月經量明顯增多,經期延長。1981年婦科診斷為子宮肌瘤,經治療病情不見好轉,轉中醫科治療。B型超聲報告:子宮前位,8.8×6.6×7.8立方釐米,肌壁肥厚,可見數個大小不等的肌瘤反射。血紅蛋白4.8克%,紅細胞268萬/立方毫米。臨床診斷:子宮肌瘤、繼發性貧血。診見:顏面蒼白,口唇淡紅,月經量多,腰腹痛,不能下地行走,舌質淡,苔薄黃,脈沉細。證屬虛勞挾瘀,選用大黃廑蟲丸,1次1丸,日服3次。服藥3周後,丸劑每日加至6丸;共服藥88天,月經來潮三次,後二次月經不超過一周,經血量明顯減少,腰腹痛消失,食增,體重增加。複查:血紅蛋白7.7克%,紅細胞484萬/立方毫米,B型超聲報告:子宮7.7×7.8×6.6立方釐米,未見明顯異常B超現象。諸證明顯好轉,出院鞏固治療,目前仍在繼續治療中。[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癥瘕(子宮肌瘤)(一)
岳美中醫案:趙某某,女,47歲,1961年4月3日初診。患者于四年前發現下腹部有一雞蛋大腫物未予介意。但以後腫物逐漸增大,四年後腫物增大使腹圍增至97公分,較前增加17公分,如懷胎狀。兩天前突發下腹劇痛,冷汗淋漓。經某某醫院診為“子宮肌瘤”,並要立即手術治療,患者未允。乃請嶽老診治。診見形體瘦弱,面色萎黃,下腹腫物按之堅硬,壓痛明顯,舌質暗,少苔,脈沉細而澀。經水二至三月一行,量少色黯,夾有血塊。證屬瘢積瘀血,治以疏肝健脾,破瘀消瘕。
處方:桂枝9克,茯苓9克,川芎9克,丹皮9克,桃仁9克,白芍21。克,當歸9克,澤瀉21克,白術12克。
服藥10劑後,腹痛明顯減輕,乃將原方改為散劑,每服9克,日服二次。服用二個月,下腹腫物日漸變小,症狀大見好轉。服藥半年,下腹腫物消失,經水正常,諸症悉除。七年以後,患者複因處境不順,情志不舒。下腹腫物又起,逐漸增大,症狀同前。經嶽老診治,仍繼服原方散劑,三個月後,又獲痊癒。(北京中醫1985;(1):7)
按語:此病系肝鬱氣滯,血行不暢,氣血滯於小腹,久積而成。嶽老慮其體虛,不宜攻逐,當治病留人,緩消其瘕。故選用當歸芍藥散合桂枝茯苓丸以疏肝健脾,活血消瘢,病雖重卻免於手術,藥治半年而愈。[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術後發熱
戴慧芬醫案:趙姓婦,45歲。近一年月經紊亂,一月行經數次,量多有塊,有時經行淋漓不盡,持續月餘。經西醫檢查確診為多發性子宮肌瘤而行子宮全切手術,術後第三日感畏寒,發熱,體溫37.8℃,口服退熱西藥二日,體溫增至38.7℃,全身酸痛,動則有汗,虛煩不眠,上肢酸痛兼有麻脹感。又輸液三日,發熱持續,余往會診。症見面色發黃兼青,口唇亦青,頭額有汗,舌胖嫩,苔白膩,脈緊。係產後裡虛兼濕,複受表邪侵襲,用竹葉湯治之:附子60克,黨參20克,淡竹葉10克,葛根10克,防風6克,桔梗10克,桂枝10克,生甘草6克,生薑10克,大棗15克。
1劑體溫降至37.2℃,一2劑而熱退汗止,唯身體酸困,疲乏無力,苔膩已減六、七,脈轉沉遲。此乃表邪已解,營衛不和,用新加湯加味以調和營衛,益氣化濕:太子參30克,桂枝10克,杭芍15克,白蔻仁6克,生薑10克,甘草6克,大棗15克,麥芽10克。服藥3劑,身痛消失,體力增強,飲食正常,病遂痊癒。(國醫論壇1987;(4):32)
按語:術前月經量多,氣血損傷於先。術中更傷氣血,正氣大虧,風邪乘虛侵入,致發本案,雖非產後,情同產後,依舊是竹葉湯運用範圍,服之見效。[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子宮肌瘤
林業局幹部家屬燕能荷,44歲,1983年7月13日初診(門診號0039319)。經晉中二院婦檢,確診爲于宮肌瘤(9x8Cm),建議手術切除,以免後患。患者畏懼,特來門診求治。腹診,少腹脹大如懷孕5月狀,臍下有拳頭大之圓形腫物。痛經5個月,每月經行不暢,色黑稠粘,塊屑甚多,淋漓不斷,常延續10日以上不止,經期絞痛脹急。面色暗,舌淡紅,脈弦。有形癥積,已非一日,予桂枝茯苓丸加蟲類搜剔緩攻之:
桂枝、桃仁、丹皮、赤芍各15克,茯苓45克,柴胡、紅參(另炖)、靈脂、士元、甘草各10克,大貝15克,生水蛭、炮甲珠各6克,蜈蚣2條研粉黃酒衝服,10劑。
8月11日二診:前投桂枝茯苓丸緩攻癥積,紅參、靈脂扶正化瘀,蟲類入絡搜剔,叠進10劑,少腹膨隆之狀大減,脹勢已鬆。今適值經期,腹未痛,黑塊已少,脈沉滑,舌色暗,因勢利導,通經化瘀爲治:
桂枝15克,茯苓45克,赤芍25克,桃仁、丹皮各15克,坤草、歸鬚、丹參各30克,柴胡、酒香附、澤蘭葉各12克,川牛膝30克,甘草10克,生水蛭、炮甲珠各6克,蜈蚣1條研粉黃酒沖服,鮮薑5片,棗10枚。
8月16日三診:上方連服3劑,經行暢通,下瘀塊甚多,少腹如孕之狀已消,腹痛已除。近日白帶多,脈舌如前。予初診方5劑,加生山藥30克、車前于10克(包)。
8月31日四診:少腹平軟如常人,丸方緩攻:
桂枝茯苓丸各30克,歸鬚、土元、大貝、炮甲珠各30克,太子參60克,靈脂30克,生水蛭15克、蜈蚣30條,制成10克蜜丸,每次1丸,3次/日。
9月16日五診:丸藥服約過半,我院超聲探查,子宮5x8x5Cm,肌瘤基本消失。1984年3月15日追蹤復查,超聲提示:子宮6x 5cM,一切正常。截至1984年5月,以上法治子宮肌瘤17例,除一外省患者情況不明,皆獲痊癒。凡瘀積重,面色暗黑,眼有黑圈,環口一圈紫暗,手足心、前胸後背發熱者,爲血瘀發熱,加酒大黃10~15克,三五日即退,去大黃,此即大黃**庶**蟲丸意。正虛加黨參、靈脂,虛甚者用紅參。4種蟲類藥,軟堅散結,化瘀力強。生水蛭爲破瘀第一要藥,破瘀血不傷新血。可視瘤體之大小,病程之久暫,用3~6克。炮甲珠穿透走竄之性無微不至,凡血瘀血凝皆能開,且有升高白血球作用,寓補于攻,妙用無窮。衝任隸屬于肝,血瘀者氣必滯,加柴胡疏達肝氣。大貝消痰軟堅,縮短病程。
又,卵巢或輸卵管囊腫,餘多從瘀阻胞官、寒濕凝聚論治,以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加油桂溫陽化濕。若少腹不時絞痛,多屬寒凝,加吳茱萸15克(洗)直入肝經血分,破冰解凍,收效更速。加子宮專藥益母草,協以丹參、澤蘭葉,加強宮血循環,促進炎性滲出物之排瀉及吸收,加炮甲珠透達囊腫,五苓利水,多數可在半月内治癒。慎用清熱解毒藥,用之不當,反使寒濕凝結不化。[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二症共經治70餘例,均于2個月内治癒,具中瘤體最大者15公分。
方如下:大三七、血琥珀、紅參、靈脂、土元、生水蛭、清全蟲、大蜈蚣、川尖貝、丹皮、桃仁、桂枝、茯苓。
上藥以夏枯草、漂海藻、甘草各500克,熬膏,加煉蜜爲丸15克,日服3次,每次1丸,腎虛畏寒著者,加油桂。[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當歸芍藥散是仲景治療肝鬱血滯、脾虛濕盛而致腹中痛的方劑,祝氏常用其加減治療腹部手術後腸粘連或腹部良性腫瘤、炎性包塊所致氣血失調之多種腹痛。患者朱某,女性,44歲。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全切手術後3個月,左下腹牽拉性隱痛,活動或久立後加重,伴口乾思飲,心煩易急,納食不甘,舌暗紅,脈細弦,B超提示左側輸卵管囊腫。治以當歸芍藥散加橘核、荔枝核、川楝子、澤蘭葉、生薏仁調肝養血,健脾利濕,散結止痛。連服半月疼痛減輕,再服半月症狀消失,複查B超未見異常。[名老中醫祝諶予經驗集]
祝氏發現,瘀血崩漏中有部分病人經西醫B超確診為子宮肌瘤者,中醫統稱為癥瘕。常見月經先期,帶經日久,淋漓不絕,治宜攻補兼施、軟堅消症。一般在月經乾淨後先服20天軟堅消癥丸(藥見前學術精華),待下次經期來臨,改投八至十劑益氣養血、培補脾腎的湯藥以控制月經過多。連服數月,易於奏效。[名老中醫祝諶予經驗集]
子宮肌瘤
苟鼎立醫案:張某,女38歲,1987年3月6日因腹痛急診入院。入院後診斷爲:①不完全流産;②子宮肌瘤。治療3天服中藥清熱理氣、活血化瘀之劑而頭暈嘔吐,惡寒身重,藥食拒進,要求會診。患者3個月前因地上冰滑跌挫損傷,腰腿疼痛,卧床2月。月經過期未至,小腹疼痛,逐漸加重,過期至35天,陰道流血,色淡量少。頭暈惡心,納差食減,至50天,劇痛不已,前來住院。患者面色青暗,惡寒倦卧,四肢冰冷,昏暈惡心,時吐清水,藥食難入,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青淡,苔薄白,脈沉澀。小腹有拳頭大一塊物,疼痛拒按,推之不移。四診合參,辨爲陽虛寒凝、氣滯血瘀而閉經,經閉日久,釀成癥瘕。急投附子湯加當歸助陽溫經、散寒止痛。處方:
附子6g,人參6g,茯苓9g,白朮12g,白芍9g,當歸9g,囑急火煎,分2次溫服。
翌日復診,自述服藥後全身逐漸溫暖,頭暈惡心亦減,腹痛微減,惟小腹塊物尚無明顯變化。晨進稀粥一碗。’脈沉弱,舌淡紅,皆陽氣回轉佳象,囑原方照服2劑。3診時,疼痛和塊物豁然消失,飲食正常,痊癒出院。
按語:常年勞累,陽氣日耗,復因跌挫損傷腰腎,陽虛不運,月經停閉,氣滯血瘀,久成癥瘕。本案以陽虛爲本,血瘀爲標,故不用活血化瘀,而用助陽抑陰之附子湯,以達溫經散寒而振胞宮之功。[傷寒名醫驗案精選]
脅痛
吳太太
初診 月事二旬一行,行輒十日不止。昨從蜀中來,持螯顧曲,遂胸脅痛連背,至今脅滿不已。脈弦而鼓,舌色尚無他。胃有水聲,子宮有疣。
制川烏6克,赤白芍各6克,蘇全9克,炙鱉甲12克,高良薑3克,枳實6克,當歸9克,薑夏9克,柴胡9克,炙草3克,川芎4.5克。
二診 胸背痛皆癒,今苦脅下硬痛,不可按。脈右弦左平,舌色平。此肝臟腫大,病甚至發黃,今眼白甚清。
柴胡6克,赤白芍各6克,薑夏12克,桂枝4.5克(後下),鱉甲12克(炙),制香附6克,雲苓12克,生薑銅元大三片,枳實6克,陳皮6克,炙草3克。
三診 肝臟之腫痛,平卧時已瘥。行動時未能無痛,則亦向癒矣。適值經行,只差三日,色始黑繼淡。脈舌尚無他。
軟柴胡6克,當歸9克,白芍9克,制香附6克,炙鱉甲9克,川芎6克,熟地9克(砂仁拌),陳皮6克,枳實6克,艾葉9克,紅花6克。
四診 肝部腫痛痊癒。月水行五日已止,然故事第六日又稍見,必淋瀝至十許日乃已。西醫診是子宮疣,云須割,今内治之。有咳嗽,食無味。
川芎6克,苡仁15克,炙紫菀9克,高良薑3克,當歸9克,紅花4.5克,川貝母9克,赤白芍各6克,莪朮4.5克,谷麥芽各9克。
五診 藥治匝月,向者月事二旬即行,今乃足期,則方中肯。近以入浴冒寒,頭痛而咳,喉癢。脈不數,體質寒也,先解外。
麻黃2.1克,炙草3克,當歸9克,水蛭兩頭,黑附塊6克,桔梗4.5克,川芎6克,地鱉五枚(去足),細辛2.4克(後下),象貝6克,赤白芍各6克。
六診 月事下塊物,較前時尤多,此或疣消蝕,反是好象。口苦,咽乾,然此時不宜過予寒涼。
全當歸9克,淡芩6克,水蛭兩頭,桔梗4.5克,川芎3克,桃仁12克,地鱉五枚(去足),乾薑6克,赤白芍各4.5克,紅花4.5克,天冬6克(去心),生草3克。
【按】持螯顧曲:即吃螃蟹,喝老酒之意。
患者原有月經淋漓不盡的血虛宿疾,現舟車勞頓,未加休息,即暴飲暴食,以致寒食積滯,脅痛不舒。法當溫脾散寒,舒肝止痛。方中制川烏、高良薑溫陽健脾,散寒止痛;柴胡、半夏、炙甘草,舒肝解郁止痛;赤白芍、炙鱉甲、當歸、川芎,養陰血,去堅積;紫蘇、枳實行氣舒肝,解郁止痛。二診胸背痛癒,惟尚有脅下硬痛,二診續用前方,加桂枝、香附增強溫通之力。
三診患者月經至,陸氏以柴胡、鱉甲相伍,舒肝散結止痛;熟地、白芍、當歸、川芎,四物湯養血調經;香附、枳實、陳皮,舒肝化痰,散結止痛;艾葉、紅花溫經祛瘀止痛。諸藥合奏舒肝散結,溫經止痛之功效。四診時,肝腫痛已癒,月經淋漓不盡,知患者有子宮肌瘤病,陸氏加大活血祛瘀,消堅散結之功效。方中去柴胡、鱉甲等,加莪朮、川貝、紫菀,活血祛瘀,化痰散結;谷麥芽健脾助運化。五診時患者有表證,陸氏以麻黃、附子、細辛等溫陽散寒解表;當歸、水蛭、川芎、地鱉等藥活血通經,消子宮肌瘤;象貝、桔梗,化痰散結;炙甘草、赤白芍調和營衛。六診時,患者月經下塊物,證明子宮肌瘤已有減小,陸氏續用前方,稍加黃芩、天冬,解少陽熱郁,療其口苦。[陸淵雷醫案]
趙太太
初診 小腹起塊,閱八年。月事如常,恐是子宮疣。難以服藥治癒。肥人故脈細,舌上有浮黑。
桂枝30克,丹皮60克,川芎45克,雲苓120克,赤白芍各45克,三棱45克,桃仁120克,當歸90克,莪朮45克。
上藥共研細末,水法丸,如綠豆大,每早晚空腹服6克,漸加至9克。
【按】患者小腹起塊已經八年,陸氏認爲“恐是子宮疣”,即現在的子宮肌瘤,辨證當屬氣滞血瘀證。病情較久當以丸藥緩緩圖之,方用桂枝茯苓丸爲主方加味,方中桂枝辛甘而溫,溫通血脈,以行瘀滯;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藥以化瘀消瘕;丹皮、赤白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涼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熱,白芍并能緩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滲濕祛痰,以助消瘕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氣;另加當歸、川芎二藥,養血活血;三棱、莪朮二藥,消堅散結。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緩消小腹瘕塊之功,使瘀化瘸消。
此案小腹起塊,則辨爲子宮疣,比較牽強,僅陸氏臆測而已。若爲子宮肌瘤,閱八年,又可見形,多影響月經,患者多有瘀滯情況,則或血塊多,或月經量少色黑,或少腹痛;但此案月事如常,恐辨爲腹中癌瘕更妥。[陸淵雷醫案]
三十三、崩漏
何某某,女,25歲,體形偏胖,2009年4月10日初診。本次來月經後淋漓不斷20餘天,色黑紅,質粘稠,伴腰痛、便乾,無血塊、失眠、心煩等證。曾服用雲南白藥,婦血康等藥,未見效果。既往有痛經史。左下腹有壓痛。舌苔白膩,脈象弦。
處方:肉桂10茯苓15丹皮10白芍15赤芍20桃仁10大黃5牛膝20四副水煎服。
藥後告知,三服藥後即癒。
按:本案採用了《金匱要略》的桂枝茯苓丸,此方是黃師治療婦科病的常用方。經常用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痛經等病。體質要求強壯,強調腹診是關鍵。本案用方即是根據上述爲依據的,結果收到了很好的療效。[黃煌經方醫案50例]
子宮肌瘤
萬某,女,46歲
少腹右側有塊,按之作痛,已3月餘。曾作婦科檢查,確診爲子宮肌瘤,建議手朮切除。患者不願手朮,前來就診。近一年來,月經紊亂,經期延長,且量多有塊,近兩三個月,經量尤多,甚至一月二至,蹦致疲乏不堪。診脈弦滑細數有力。擬用活血化瘀方法。
柴胡6克,川楝子10克,黃芩6克,香附10克,三棱6克,莪朮6克,木香10克,青陳皮各10克,夏枯草10克,益母草10克
患者服上方共三個月40餘劑,月經恢復正常,少腹之塊消失,無壓痛,經婦科檢查,確認子宮肌瘤已不存在。
【按】子宮肌瘤多表現爲月經過多,此爲瘀血阻絡,血不歸經。治療不必固經止血,只須化瘀通絡消瘤,通因通用之法也。若爲粘膜下肌瘤,此法甚效,可收瘤消血止之功。消瘤借重三棱、莪朮,餘藥仍坩清肝熱調氣機而已。[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
多發性子宮肌瘤
張某某,女,41歲
【初診】:1991年7月10日
多發性子宮肌瘤確診三年餘,近日作B超確定最大的一個肌瘤直徑約7,9cm。月經量多,經期延長至10餘天。每次月經後一身疲乏無力,面色萎黃,血色素降至7克。診脈濡滑且數,舌紅苔白,夜寐夢多。肝膽郁熱,血分瘀滯,先用清洩肝膽,並活血化瘀,以消其瘤。
柴胡6克,黃芩10克,川楝子6克,荊芥炭10克,防風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三棱6克,七付
【二診】;1991年12月16日
上方服後自覺適舒,夜寐安穩,煩躁減輕,月經量減少。患者每月服上方約20付。近日B超檢查,肌瘤縮小,最大者直徑為6,7cm。疲乏無力,診脈濡滑,按之力弱,舌紅苔白且潤,絡脈瘀阻,氣分不足,改用益氣化瘀方法。
黃耆20克,黨參15克,丹參15克,赤芍10克,莪朮10克,茜草10克,大黃1克,水紅花子10克,七付
【三診】:1992年元月11日
上方服20餘付,自覺氣力有增,精神好轉,近日夜夢較多。診脈弦滑,按之濡數,舌紅苔白,仍用益氣化瘀方法。
黃耆20克,丹參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夏枯草10克,蘇朮10克,馬鞭草10克,水紅花子10克,七付
【四診】:1992年元月18日
近日B超復查,發現一個肌瘤,直徑爲3. 1cm,其餘肌瘤均已消失。患者自述原有乳腺增生,兩乳房脹痛,藥後也顯著減輕。診脈濡滑,舌白苔膩,仍用前法進退。
黃耆20克,牛膝10克,丹參10克,赤芍10克,馬鞭草10克,蘇朮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紅花子10克,瓜蔞30克,七付
【五診】
上方續服至今,經B超復查,肌瘤直徑已縮至2,6cm。脈仍濡滑,繼用益氣活血通絡方法。
黃耆20克,馬鞭草10克,蘇木10克,丹參10克,茜草10克,水紅花子10克,瓜萎仁30克,絲瓜萎10克,桑枝10克,七付
【六診】:1992年6月20日
上方續服1月,一切感覺良好,月經時間經量均已正常。脈仍濡滑,繼用前法增損。
黃耆30克,蘇木10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紅花子10克,三棱6克,七付
【七診】:1992年8月15日
近日復查B超,肌瘤全消。月經復常,食眠均佳,脈象濡滑。病已向癒,再以前法加減,以資鞏固。
黃耆30克,馬鞭草10克,蘇朮10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紅花子10克,當歸10克,10付
【按】:多發性子宮肌瘤,最大者直徑7×9cm,經過近一年的中藥治療,肌瘤全消。本案的治療可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初診用清肝熱與活血化瘀并重,用藥5個月,瘤體已明顯縮小。此後爲第二階段,根據脈象滿軟,以及病情需長期治療這一情況,決定改用益氣活血通絡方法。主用黃耆與活血化瘀藥配伍,使氣充則血得行,活瘀而不傷正。收到了明顯的治療效果。瘤體日漸縮小,直至全消。其所用活血藥物并不多,出入于丹參、茜草、赤芍、馬鞭草、蘇木、三棱、當歸等藥之間,每診必變換數藥,而基本治法益氣活血化瘀不變。體現了治法不變而用藥靈活的特點。總之,像子宮肌瘤這樣實質性瘤體的消除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患者必須有耐心堅持治療。醫生則在把握其病機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基本的治法,不能朝三暮四。若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恐怕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
經漏血尿
王××,女,四十歲。已婚多年,從未孕育,性多憂郁。1949年春,自感脅腹疼痛,經漏淋漓不已,并發尿血,尿道灼痛。經西醫診斷爲“子宮肌瘤”,建議手術,未曾施行。經某中醫用導赤散、清心蓮子飲等方未效,乃請餘往診。按其脈,弦而澀。視其舌,青而滑。病已二月之久,以方衡證,尿血而痛用導赤之類,未為不可,何以不效?因思患者之急欲求醫調治者,爲求生育也。求而不得,抑郁傷肝,肝藏血,肝氣郁結,氣血失調,此其因也。今觀脈證,確繫肝郁。蓋厥陰肝脈,“過陰器抵小腹”,故專事清利之導赤散無益也,治勞淋之清心蓮子飲亦無濟于事。餘因之而得到啓發,據其主因,不宜從小便之義治。但治經漏何能兼顧尿血?治尿血又怎能顧及經漏?惟既決斷爲肝郁夾瘀,其病在肝。治宜舒肝解郁。肝氣得舒,淋漓可止;肝氣不陷,血自歸經,尿血可癒。乃處以下方:
白茯苓15克 炒澤瀉6克 桂枝9克 炒杭芍9克 炙香附9克 砂仁6克 郁金6克 青皮9克 玄胡索9克 川楝子6克 甘草梢4.5克
此溫肝舒郁法也。茯苓、澤瀉滲濕利水,杭芍養血柔肝,香附、青皮、玄胡、川楝、郁金,皆調氣舒肝之品,亦能活血。砂仁理氣通滯。桂枝一味,達木郁以升肝氣,張錫純謂其“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橫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條達。”
上方服二劑,諸症均有減輕,瘀象亦退。方既已效,仍用原方加減。處方如下:
白茯苓15克 炒澤瀉6克 桂枝9克 炒杭芍9克 上阿膠9克 生地12克 丹皮6克 焦梔仁6克 浙寸冬9克 生甘草4.5克 血餘炭一團
此在原方基礎上,加阿膠養陰益肝,助生地、寸冬養陰潤燥,丹皮、焦梔仁化陰生血兼清郁熱,血餘炭止衝任二脈之血溢下滲;再以苓、瀉之滲利濕邪,以桂、芍達郁而平風木。
連服五劑後,各症漸癒,尿血全止,月經調暢。次年受孕而舉一子。
[按]:此例之癒,全在“辨證求因,審因論治”。患者年已四十而無嗣,憂慮可知。求子不得,肝氣日郁,氣血瘀阻,衝任失調,故經漏淋漓。瘀血下注,滲入膀胱,必然尿血。肝血不藏,遂使血不歸經,綿纏難癒。治療之法含舒肝解郁、調理衝任,别無良策。此尚易理解者。如膠柱鼓瑟以“血家禁桂”之說爲禁令,則是不深知桂枝之性能與該例尿血之病機。考桂枝辛溫,與芍藥合用善調氣血,與丹皮合用善化厥陰寒凝瘀結。更有妙者,本品善升肝氣之下陷,俾衝任和調,血自歸經,再佐以育陰潤燥之品,何患血之不止!前人雖有“血家禁桂”之論,繫指上竅出血之證而言。至于肝氣下陷之下竅出血,非但不爲禁忌,抑且必用也。故治此類血證,往往加用桂枝,非獨此案也。[戴麗三醫療經驗選]
子宮肌瘤合併妊娠案
孫XX,女,44歲,原籍四川,隨夫居沛。
患者婚後二十餘年未孕。素性倔強,急而善怒,經水愆期,色黑有塊,伴乳房脹、腹痛,時有鼻衄。延餘診治,多擬疏肝清熱,活血化瘀法,間斷調治。數月後月水複常,後經停三月,出現惡阻,伴小腹疼痛,疏方治之,惡阻悉輕,其痛不減,日趨加重。在某院婦產科檢查診斷為:早孕合併子宮肌瘤。瘤大若雞蛋,建議做子宮全切術,以防惡變。夫婦畏懼手術,且求子心切,猶豫未決,遷延月餘,複來診治。症見小腹甚痛,掣及全腹,日無休止,腰伸不能,口乾,便乾溲黃、脈滑數,舌紅苔薄。此屬氣血失和,胎熱,法以和血止痛、清熱安胎。
玄胡13克、當歸10克、白芍18克、黃岑13克、麥冬10克、炒杜仲13克、阿膠13克、白術13克、香附12克、烏藥13克、艾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藥進四劑痛減,後間斷服藥調之,其痛漸緩,但少腹仍有牽掣感。妊娠五月餘,婦科檢查:子宮肌瘤明顯縮小,胎兒發育正常。後易養血安胎法隨證治之。懷子十月,因交骨不開,剖腹產一男嬰,發育正常。檢查子宮肌瘤已小若棗核。隨訪五年,未見復發,囑其絕育。(沛縣華佗醫院魏以倫主治,魏嘉毅整理《江蘇中醫雜誌》1981年第1期)
[編者按]子宮肌瘤合併妊娠,據學者們統計約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孕婦的0.03~1.1%,占產婦的0.63%,常見於30歲以上的婦女。肌瘤合併妊娠的流產發生率約在20~30%,比無肌瘤患者的自然流產率高1~2倍。中醫也有“胎兼癓瘕”的記載。本案的治療措施,既保住了胎孕,又縮小了肌瘤,兩全其美,提供了一個方面的經驗。[中醫奇證新編]
蒲氏老年血崩湯治療陰道出血
[方劑] 阿膠、熟地、當歸、冬瓜仁各30克,紅花20克。
[制用法] 上藥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至300毫升,將藥汁倒出;再加水300毫升,煎至250毫升,倒出藥汁;再加水250毫升濃煎,將藥汁全部倒出。把3 次藥汁混合,每次服200毫升,每天服3次,飯前服,冬天加溫後服,每天1劑。
[加減] 血熱者熟地改生地,加黃芩12克;氣虛加黃芪30克;陰虛加地骨皮15克;暴崩加地榆炭及白頭翁30-60克;虛寒加艾葉15克;若鮮紅,無瘀塊者當歸、紅花各減10克。
[療效] 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出血等陰道出血54例,全部治癒。其中77.8%患者服藥1-3天即達止血效果。對明顯瘀滯證的止血療效尤佳。
[驗證] 趙x , 18歲,工人,1983年11月21日人院。患者20天前月經量多,經用西藥止血、輸血治療後出血逐步減少,但始終未乾淨。近2天出血如崩,色紫暗,有如豬肝色樣血癖塊,下腹隱痛;伴頭暈目眩,煩躁口幹,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數。西醫診為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中醫辨為崩漏(血熱挾瘀)。治以清熱涼血,化瘀止血。方用清熱固經湯加味。服藥4劑,出血略減,仍有瘀塊,餘症無變化。予蒲氏老年血崩湯去熟地加生地30克,地榆炭、白頭翁各60克。服藥2劑,出血止,腹痛減,但仍口渴,煩躁,腰酸痛,舌紅苔黃。血雖止而熱仍存繼,以滋陰清熱補腎為主,方用四物湯加味,服1周而愈。[全國名老中醫秘方]
治崩漏重證,用高效專方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例1 羅X X,42歲,1985年7月26日初診。
患者陰道反復不規則出血半年,屢用激素及中藥治療乏效。經診斷性刮宮,病理診斷爲:黃體功能退化不全。婦科建議切除子宮,患者懼,仍寄望于中醫藥。
刻診:經血淋漓不斷,每隔幾天大出血1次,挾血塊;顔面虛浮皓白,氣短乏力,舌淡白,脈弦細澀。予以傅青主“加減當歸補血湯”加生地:黃耆30g,當歸30g(酒洗),桑葉30g,生地30g,三七末9g(藥汁送服)。
服1劑,經血明顯減少,續服1劑,出血全止。繼用烏雞白風丸、歸脾丸調補2個月。爾後4年間月經正常,身體胖壯。1989年9月中旬,因勞累過度,崩漏復作,經血量驟增,日甚一日,7日不止。仍用上方,服2劑血止。經B超探查,發現子宮肌瘤,于同年11月切除子宮。[名師垂教]
加味舒肝湯
功能:行氣活血、舒肝凋經、清熱通絡、化瘀消症。
主治:經前乳脹、腹脹,輸卵管阻塞或積水,附件炎,卵巢囊腫等。
藥物組成:柴胡9g、川楝子9g、木香4.5g、制香附6g、紅藤30g、麥芽15g、敗醬草30g、炙鱉甲12g、炙山甲12g、桃仁12g、苡仁12g、玫瑰花1.2g
加減法:宮寒加仙靈脾、陽起石、紫石英、仙茅等,大便不通加生大黃4.5~9g、(後下),腰酸酌加川斷、狗脊、仙茅、仙靈脾、補骨脂、杜仲等,腹中有塊加三棱、莪朮。
孟城按:先生以此方加減治癒卵巢囊腫者甚多,余曾以本方隨證化裁治癒一例子宮肌瘤。患者姓夏幹部,年近四十,B超示2cm×3cm,4cmx4cm子宮肌瘤各一枚,平素月經不調,經行胸乳脹痛。以上方加減服用二月餘,復查肌瘤消失,經行正常而癒。
先生曾為余論述卵巢囊腫之成因、發病機制及治療法則:“此病之得,多在經期行房或房事後不慎受涼,下焦陽氣被郁而不運,遂至氣滯、瘀凝,結成瘕塊。本病以祛瘀消炎為治則大要,佐以舒肝和氣、發育子宮。陽起石、仙靈脾、紫石英等俱為發育子宮之品。如方中加入當歸、懷牛膝溫補肝腎而流暢血分,其效更速。至于山甲、牡蠣等軟堅通絡之品,可根據病情選用。方中敗醬草如若缺貨,可以紫花地丁代用,但地丁之功效不如敗醬為優。治本病須注意大便通暢否,便秘不通者以通便為要著,便暢則腸中積垢俱去,經絡易于暢達而癥塊易除也。故方中每用蔞仁、生大黃,如餞以枳殼則更好。治此病時不能強行攻破,只可因勢利導。每當月經臨行之時,須重用行氣破血之品,經血以多行為佳,血通則瘀去,瘀去則病消。”
方中用桃、米仁之意,先生曾釋曰:“卵巢囊腫必有瘀血留體,用桃仁意在通瘀消腫。而卵巢既有囊腫,必至阻塞不通,體内分泌物(多為粘液)必積滯其間,故用米仁以消之。”[三十年臨證經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