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及帶狀疱疹

水痘及帶狀疱疹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院長 陸先衍 整理

水痘(Chicken pox)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病毒感染。以3~9歲為尖峰,占60%,15歲以前即有90%以上的人感染過水痘,未感染過的人皆有感受性,二次感染的機率很小。併發症的危險群為小於5歲、大於20歲者及免疫不全者。感染水痘後,可以變成潛伏性感染,至成年時復發為帶狀疱疹。

水痘全年性皆可發生,冬、春之季較為好發;帶狀疱疹發生則無明顯季節性。

水痘症狀:

  • 潛伏期:2~3週,一般為13~17天。
  • 前驅症狀:微燒(37.5~39°C)、顫抖、腹痛、肌肉或關節酸痛約2~5天。
  • 水疱:最初幾小時皮膚上出現斑丘疹,然後多由臉、頭皮往軀幹及四肢延伸,全身性的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留下粒狀痂皮。此皮疹之特徵為“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為表淺性皮膚癢、通常不留疤,體表有遮蓋處較暴露處病灶多,可能出現於頭皮、腋下、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皮膚病灶連續分批出現,故可同時看到各階段的皮疹變化。皮膚病灶也可能因數目太少而被忽略。輕微非典型和不顯性感染偶而發生。有時病狀相當嚴重,尤其是成人。
  • 併發症:水痘致死率相當低,其致死原因在成人以原發性肺炎,小孩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但是對於某些特殊的患者,如白血病孩童和新生兒,則致死率會高達5%至10%。

其他危害:

  • 先天性水痘症候群:孕婦如於孕期感染水痘,懷孕20週以前感染水痘母親所生下之嬰兒,出現先天畸形時稱之。此症並不常見,發生率一般認為在5%以下。
  • 嬰幼兒期帶狀疱疹:懷孕期間曾感染水痘,胎兒即有可能發生此症,即除了分佈在神經皮節的帶狀疱疹外,身體其他部位並出現水痘樣的皮疹。
  • 新生兒水痘:嬰兒在出生30日內得到水痘稱之。
  • 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可能伴隨在水痘後發生。

水痘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同一家庭內的傳染率將近九成。經由呼吸道的空氣飛沫散佈及皮膚的接觸傳染為其主要的感染途徑。由出紅疹以前5天起(通常為前1~2天)到第一批水疱出現後5天之間,在病人出現水痘疹前之際的傳染力最高。帶狀疱疹患者的傳染力可持續到水疱出現後1週。接觸到帶狀疱疹的水疱,也可以造成傳染。此外,也可被經由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痂皮則不具傳染性。

病例通報:1週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通報定義:症狀包括發燒、倦怠不適、全身出現丘疹及水疱(papulovesicular rash),且臨床上無其他顯著病因者。

隔離:當患者徵狀出現後應立即對病患採取隔離措施,直到水疱變乾結痂為止。並應避免至公共場所及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如捷運、火車及公車等)。在醫院為防止感染免疫不全的病人,應實施絕對隔離。

帶狀疱疹為曾經感染水痘後,潛伏於神經結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經活化後,沿著其分佈的神經皮節散佈發作所造成。

帶狀泡疹是一種帶狀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膚病,因其狀如蛇行,中醫故名為“蛇串瘡”、 “飛蛇”、“皮蛇”,因本病每多纏腰而發,故又名“纏腰火丹”、“纏腰龍”,又或稱“蜘蛛皰”等。清.《外科大成》記載:“纏腰火丹一名火帶瘡,俗名蛇串瘡,初生於腰,紫赤如疹,或起水泡,痛如火燎,由心腎不交,肝火內熾,流入膀胱而纏帶脈也。

帶狀疱疹好發於老人,年紀越大,發病的機會大增,但復發第2次的卻不多(2%)。有惡性腫瘤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因抵抗力較差,故發病之機會亦高。小孩在2個月大前得過水痘者,未來得到帶狀疱疹的機會會增加。

從帶狀疱疹的臨床表現來看,本病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證型:

  • 肝膽火盛型:局部皮損鮮紅,泡壁緊張發亮,灼熱刺痛,多發生於胸或頭面的一側。常伴有程度不等的全身症狀,如:口苦咽乾、煩燥易怒、食慾不佳、小便黃赤、便祕、舌質紅、苔黃、脈弦滑而數。
  • 脾溼蘊熱型:皮損見水泡數量多,泡壁較鬆弛,易破,糜爛滲液。多發生於腹部及下肢,疼痛較肝膽火盛者輕。常伴有口渴不欲飲、胃納減退、腹脹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脈緩或滑。
  • 氣滯血瘀型:皮損劇痛,甚或皮損消退後局部亦疼痛不止,以致夜不能寐、精神萎靡、舌質紫暗、苔白、脈弦。

帶狀疱疹患者最大的困擾之處在於患處疼痛難忍,因此止痛法的應用對緩解疼痛相當重要,特別是中藥及針灸的應用,不但能止痛,更能縮短療程。

飲食宜忌及注意事項:

  • 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 忌熱性的水果,如:龍眼、荔枝、榴槤等。忌食辛辣、酒、魚腥、海味和肥甘厚味之物。此外,應避免食用“雞、鴨、鵝、蛋”等“二腳的容易發”之物。
  • 保持局部皮損清潔,切忌隨意弄破水泡,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對血泡、壞死結痂則加以清除,注意休養。
  • 水痘疹水泡會有癢感,可以冷水擦拭,冷毛巾覆蓋,或依醫生處方在癢處塗上止癢藥。避免搔抓引起潰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