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慢性蕁麻疹

認識慢性蕁麻疹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院長 陸先衍

慢性蕁麻疹為一種血管反應性皮膚病,臨床以皮膚和黏膜的局限性、臨時性、搔癢性潮紅斑和突出疹塊為特徵,不會傳染。蕁麻疹的病程不定,有的病人在一日之內可發生數次皮疹,經過幾天或一兩周至數周後停止發作,稱為急性蕁麻疹。但不少病人天天發生皮疹,或是斷斷續續地屢次出現或加重、緩解或消失,可達數月或數年之久,一般超過6週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傷。患者常不定時地從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疹塊,常常愈抓愈癢,愈抓愈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

蕁麻疹往往在一兩小時或幾小時內自然消失,最多1~2天內消失,但別處常有新疹塊陸續出現。一般疹塊消失處在1天內不再發生新疹塊。蕁麻疹塊消失後,皮膚會還原正常,有時有暫時的色素沈澱。

疹塊的大小及數目不定,可出現於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膚、黏膜。

蕁麻疹塊會引起劇癢,針刺或灼熱感,但每個人發作的程度不同。嚴重的病人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症狀,尤其急性蕁麻疹病人可發熱達40℃左右,血壓降低甚至發生昏厥和休克,須及時處理。大多數病人只有發癢的疹塊而無其他症狀。

少數慢性蕁麻疹會急性發作,嚴重時可出現喉頭水腫、胃腸型蕁麻疹等嚴重類型,若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藥粉、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刺激、昆蟲叮咬等均可誘發蕁麻疹,但仍有許多患者常找不到病因。常見誘發因素如下:

  • 食物:魚、蝦、蟹、蛋類最常見。
  • 藥物:青霉素、磺胺類、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藥物為組織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 感染:包括病毒(如肝炎病毒)、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 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毛髮、皮屑等。
  • 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搔抓和壓力等都可引起。
  • 其他:如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蕁麻疹發病機理主要是由IgE誘導的第一型過敏反應,使肥胖細胞釋放過敏介質。這種過敏、免疫反應,也可能影響胃腸黏膜,造成腹痛、腹瀉,最危險的是犯及氣管黏膜,會導致病人呼吸困難,甚而危及生命

蕁麻疹在中醫屬於“癮疹”、“風疹”、 “風”、“風痧”、“癢”、“身發疙瘩”之討論範疇。如《沈氏尊生書》記載:“風疹,由脾虛血熱,感受風邪而作…其形浮腫,成片成塊,愈搔愈盛”。

西醫對於蕁麻疹的治療,具有短期治標的速效,但對於反覆發作,特別是病程超過六週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以中醫治療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