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臨床表現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院長 陸先衍 整理

  • 便血:大腸癌早期病變僅限於粘膜,可無症狀,或僅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即可出現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於大便表面。腫瘤體積小的時候,由於粘膜尚完整,一般不會出現血便,隨著體積的增大,由於炎症、血行障碍、機械刺激等原因,粘膜發生糜爛、潰瘍,甚至腫瘤破潰而發生出血。當少量出血時,肉眼不易察覺,而糞便鏡檢可發現紅血球,大便潜血試驗呈陽性。出血量較大時,可出現肉眼血便。大腸癌的出血顏色多為暗紅色,位置越近肛門,顏色越鮮紅。部分病人由於癌灶位於右半結腸或靠近盲部,且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也可出現類似於消化道出血形成的柏油樣便。出血量與癌腫的大小不成正比關係,亦不能確定即是癌腫所致,一些非惡性疾患如腸道的結核與慢性腸炎等也可有便血的表現。而大腸癌亦可僅有糞潜血陽性,沒有肉眼便血。由於惡性腫瘤預後差,如能早期發現則可明顯地改善預后。故對有血便或持續的大便潜血陽性病人,應首先考慮到有大腸腫瘤的可能,並應做一步的相關檢查。
  • 粘液便和膿血便:由於大腸內有大量細菌,腫瘤表面粘膜受到破壞時,繼發感染,再加上壞死細胞脫落,以及大便通過對腫瘤的刺激、磨擦而產生大量分泌物等,出現粘液便或膿血便。
  • 排便習慣改變:大腸癌時,可出現異常的排便表現,如便稀、便秘、血便、排便次數增加、大便形狀改變等。
  • 腹痛和腹脹:大腸肛門癌患者常出現的臨床表現還有腹痛與腹脹。其中腹痛的發生率較腹脹的發生率高。疼痛的性質可分為隱痛、鈍痛與絞痛。按疼痛的時間可分為陣發性疼痛和持續性疼痛。隱痛多發生在腫瘤侵犯至腸壁肌層後。而當腫瘤侵透腸壁全層並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後,疼痛可加劇並轉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絞痛多出現在腸梗阻時和腫瘤造成的腸道刺激引起。突發劇痛並伴有腹膜刺激癥則提示腸穿孔。如病灶位於直腸和肛管部位,則腹痛發生率相對較少,其疼痛亦多以持續性疼痛為主,並在排便時明顯加重。當腫瘤侵及骶叢神經或骶骨後,可引起持續而劇烈疼痛。而當晚期病人由於腫瘤向腹腔進一步轉移擴散後,可出現腹脹。腹脹亦可由急慢性腸梗阻、腫瘤所致腸道功能失調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