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

麥門冬

天地精進中醫診所院長 陸先衍 整理

相關方劑:麥門冬湯,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

麥門冬[神農本草經]
味甘平。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生川谷及堤阪。
《吳普》曰:一名馬韭,一名釁冬,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死藥,一名仆壘,一名随脂(太平《禦覽》引云,一名羊韭,秦,一名馬韭,一名禹韭,韭,越一名羊齊,一名麥韭,一名禹韭,一名釁韭,一名禹餘糧),神農岐伯甘
平,黃帝桐君雷公甘無毒,李氏甘小溫,扁鵲無毒,生山谷肥地,葉如韭,肥澤叢生,採無時,實青黃。
《名醫》曰:秦名羊韭,齊名麥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糧,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採,陰乾。
按《說文》云:荵,荵冬草;《中山經》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據《吳普》說,即麥門冬也,忍,荵,壘,累,音同;陶宏景云:實如青珠,根似穬麥,故謂麥門冬。

麥門冬[本草備要]
禁忌:性寒而泄,氣弱胃寒人忌用。
性味:甘微苦寒
功能:(1)清心潤肺,強陰益精,瀉熱除煩,消痰止嗽,行水生津。
主治:(1)治嘔吐,痿蹶,客熱虛勞,脈絕短氣。
(2)肺痿吐膿,血熱妄行,經枯乳閉,明目悅顏。
性狀:肥大者良
炮製:去心用,入滋補藥酒浸(制其寒)。
配伍: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花,苦參青箱木耳。
備註:(1)微寒能瀉肺火,火退則金清,金旺則水生,陰得水養則火降心寧而精益。
(2)「行水生津」:肺清則水道下行,故治浮腫,火降則腎氣上騰,故又治消渴。
(3)「消痰止嗽」:午前嗽多屬胃火,宜若連梔柏知母石膏,午後嗽及日輕夜重多屬陰虛,宜五味者麥冬知母四物。
(4)「痿蹶」:手足緩縱曰痿蹶。陽明濕熱上蒸於肺,故肺熱葉焦發為痿蹶,經疏曰:麥冬實足陽明胃經之正葯。
(5)同人參五味名生脈散,蓋心生脈,肺朝百脈,主肺清心則氣充而脈復,又有脈絕將死者,服此能復生之,夏月火旺灼金服之尤宜。

麥門冬[中草藥學]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沿階草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經。
【功效】清心潤肺,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 1. 用於肺陰受傷,燥咳,咯血,以及心煩不安等症。麥冬為清潤之品,既能潤肺止咳,又能清心降火。用治肺虛熱咳,咯血等症,可與沙參、天冬、生地等配伍;用於清心除煩,可與竹葉捲心、蓮子心等同用。
2. 用於津少口渴等症。麥冬能滋養胃陰而生津,故可用於陰虛內熱、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症,常與石斛、沙參、天冬、生地、玉竹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麥冬、麥門冬、筧麥冬(指產浙江筧橋者)、寸麥冬(指粗大盈寸者)(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麥冬味甘氣涼,質柔多汁,長於滋燥澤枯,養陰生津,善治肺胃虛熱,且能清心除煩。
2. 本品又有清熱潤燥滑腸之功,與玄參相似,兩藥常相須配合,用於熱病傷津、腸燥便秘。如屬脾胃虛寒,大便溏瀉或有濕滯者,不宜應用。
3. 麥冬與天冬,都是甘寒清潤的藥品,兩者養陰潤燥的功效相似,故對肺陰受傷、乾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但麥冬潤肺,又能養胃清心;天冬潤肺,又能滋腎,性較寒涼。如胃陰不足、心煩燥渴等症,多用麥冬;腎陰虧損、潮熱遺精等症,則多用天冬。
【方劑舉例】益胃湯《溫病條辨》:麥冬、沙參、生地、玉竹、冰糖治胃熱液枯。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贏瘦短氣。」
《別錄》:「療虛癆客熱,口乾燥渴…. 定肺氣,安五臟。」
《本草蒙筌》:「天麥門冬並…. 能毆煩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實亦有偏勝也。麥門冬……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於賊邪,故止咳立效;天門冬……屢屢滋腎助元‥…‥故消痰殊功。」